李大慶
第二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正在美麗的福州舉行。5月7日,在峰會召開的數字海絲分論壇上,中科院院士郭華東指出,中國所倡議的共建“一帶一路”,與聯合國提出的可持續發展目標是一致的,都可以借助地球大數據技術這一有效工具推動全球的可持續發展。
作為中科院A類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地球大數據科學工程”的負責人,郭華東在論壇上闡明了地球大數據、“一帶一路”建設和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三者之間的關系。
他說,地球大數據是地球科學、信息科學、空間科技等交叉融合形成的大數據,數據主要來源于空間對地觀測數據,還包括陸地、海洋、大氣以及與人類活動相關的數據。對大數據的處理是一種手段、工具。中國的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是可以利用地球大數據技術,監測、研究、分析“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可持續發展進程。
?“一帶一路”的建設發展具有規模大、周期長、環境復雜的特點,許多國家都面臨著氣候變化、自然災害、生態環境惡化以及等問題的挑戰?!拔覀儜摪选粠б宦贰鼐€國家所遇到的問題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大家共同應對,實行長期的周期性的監測分析,充分利用大數據實現科學發現,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決策提供科學數據?!惫A東說,我們主張這些大數據要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所共享,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發展提供決策支持。
?聯合國于2015年出臺“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目標是全人類用可持續發展的方式生產和消費,使人與自然協調發展,共同營造我們的地球家園。郭華東強調,中國的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與聯合國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在理念上是一致的?!拔覀兯龅摹粠б宦贰鼐€國家的資源評價、生態與農業的監測和分析等都是和聯合國的可持續發展議程及目標緊密相連?!?/p>
中國正在為世界的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由中國科學家建設的數字絲路地球大數據系統,涵蓋了社會統計數據、遙感衛星數據、導航定位數據、地面調查數據等,其中既有中國的數據,也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數據。目前,中國科學家已將這些數據庫資源用中文、英文、法文提供給全球共享。未來中國科學家還將提供俄文、西班牙文和阿拉伯文的數據資料。
據郭華東介紹,中國科學家幫助那些沒有技術和財政支撐的發展中國家來監測他們的城市發展,并描述這些城市的土地使用率和人口增長率之間的關系;中國科學家還幫助莫桑比克做了農情監測,包括耕地面積、作物類別、水田管理等,監測尺度已覆蓋到莫桑比克全國的省、市、縣,監測成果正式納入莫桑比克國家農情監測通報。
?“通過大數據技術的支持,實現‘一帶一路’區域性和跨國家的社會、文化、環境和生態的協同發展,這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共同需求,也是聯合國的可持續發展目標?!惫A東說。
?
?郭華東院士接受科技日報記者專訪
媒體報道:
?經濟日報:郭華東:地球大數據促進一帶一路可持續發展
?科技日報:中國正在為世界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
?福州日報: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數字地球學會主席郭華東:數字福州潛力無限
?中?新 社:中科院院士郭華東:地球大數據促進“一帶一路”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