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 id="qwdbe"><progress id="qwdbe"></progress></rt>

    <source id="qwdbe"><nav id="qwdbe"></nav></source>
    <source id="qwdbe"><nav id="qwdbe"><strike id="qwdbe"></strike></nav></source>

    1.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地球大數據服務一帶一路土地退化評估

      土地退化是全球面臨的最為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之一,影響全球32億人口的生存與發展,而且氣候變化與人口增長將會進一步加劇其危害。 1994年12月,聯合國第49屆大會通過了決議,宣布從1995年起,每年的6月17日為“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呼吁各國政府重視土地沙化這一日益嚴重的全球性環境問題。2015年9月,《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在聯合國大會第七十屆會議上通過,議程將“到2030年,防治荒漠化,恢復退化的土地和土壤,包括受荒漠化、干旱和洪澇影響的土地,努力建立一個不再出現土地退化的世界” 列為重要的可持續發展目標(SDG)之一。

      數據、方法和模型的限制,使SDG的有效度量和監測SDGs面臨巨大挑戰,迫切需要建立科學合理和完善的可持續發展目標評估指標體系。當前,建立可對比、可量化、可監測、本土化的指標體系并開展應用,對于評估可持續發展目標進展并最終確保SDG的實現具有重要意義。隨著科技創新的日新月異,科學技術在 SDGs 實施中所發揮的關鍵作用越發凸顯。為此,聯合國啟動了技術促進機制(TFM)以凝聚科技界、企業界和利益攸關方的集體智慧,支持和促進 SDGs 的實施,使全球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2018年,中國科學院啟動了A類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地球大數據科學工程” (以下簡稱“廣目”專項),利用地球大數據服務聯合國可持續發展議程有效實施是“廣目”專項的重大目標之一?!皬V目”專項服務SDG主要目標是在TFM框架下,利用地球大數據蘊含的豐富多元的信息為 SDG精確評估和有效落實提供數據、方法、模型和決策支持服務。 在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來臨之際,下面列舉了地球大數據服務SDG 15.3目標實現的相關工作。

      案例介紹

      面向一帶一路的土地退化零增長監測與衡量的需求,“廣目”專項選取全球、中亞與蒙古為試驗區,開展了基于地球大數據的SDG 15.3監測與衡量工作,形成了數據集、方法模型等一系例公共產品,可為一帶一路土地退化零增長提供有效決策支持。

      案例1 全球土地退化零增長評估

      研究選取土地覆蓋、土地生產力與土壤碳 3 個子指標, 利用全球尺度地球大數據與產品,采用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UNCCD)發布的 Good Practice Guidance on SDG 15.3開展了全球尺度 2000-2015 年(SDGs15.3 評估基準年) 土地退化基準評估及2018年跟蹤評估。

      2015年土地退化基準評估結果(圖1)表明:全球土地退化問題仍然非常突出,全球仍有 32 個國家土地退化面積大于土地恢復面積,2030 年SDG 15.3 的實現面臨嚴重挑戰。中國提前實現土地退化零增長,土地凈恢復面積全球占比 18.24%,位居世界第一,為全球土地退化零增長做出了重要貢獻。

      1592365635.jpg

      圖1. 2000-2015年全球土地退化/恢復評估圖

      2018年跟蹤評估發現:2015-2018年間全球SDG 15.3.1趨勢整體向好,從土地退化零增長實現情況來看,未實現土地退化零增長國的家主要集中在中亞與非洲地區,處于平衡的國家也主要集中在這兩個區域,這些區域是“一帶一路”的核心區域,面臨著土地退化與社會經濟發展的多重壓力,這些國家SDG 15.3的實現面臨著較大挑戰,需要持續予以關注。

      1592365596.jpg

      圖2. 國別尺度2018土地退化零增長實現狀況及動態變化圖

      案例2:中亞土地退化監測與評估

      研制綜合土地退化指數(LDI)評估土地退化,基于多指標幾何平均方法計算得到 LDI 時間序列數據用于監測土地退化過程。采用《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提議的趨勢、表現和狀態三種衡量方法開展了中亞地區2000-2018土地退化評估。評估結果表明:2000-2018 年期間,中亞土地退化區域主要發生在西部,而土地改善區域集中在東部,咸海周邊的土地退化較為嚴重。中亞土地退化面積占總面積的比例為 4.97%。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的土地退化面積比例較高,分別為 5.35%和 6.92%。 基于地球大數據新技術和模型,提出了適用于內陸干旱區土地退化精準評價的新評估方法體系,可提供 SDG 15.3.1 指標典型干旱區評價新數據源。

      1592365668.jpg

      圖3. 2000年至2018年土地退化指數(LDI)的空間分布及變化趨勢。(a)年平均LDI的空間分布;(b)LDI的年度變化趨勢;(c)LDI變化趨勢分為三類:土地退化,穩定區和土地改善;(d)不同國家LDI變化的百分比。CA:中亞五國;KAZ:哈薩克斯坦;UZB:烏茲別克斯坦;KGZ:吉爾吉斯斯坦;TJK:塔吉克斯坦;TKM:土庫曼斯坦。(d)的圖例與(c)的圖例相同。

      案例3:蒙古國土地退化與土地恢復動態監測及防控對策

      研制蒙古國 30 米分辨率土地覆蓋產品的遙感分類體系,首次獲得 1990、 2000、2010、2015 年蒙古國 30 米分辨率的荒漠化類型土地覆蓋數據,基于土地覆蓋變化分析實現了近25年蒙古國的中高分辨率土地退化評估。

      評估結果表明:近25年來蒙古國整體呈現土地退化的趨勢,但后期土地恢復明顯增強。1990-2000年土地退化區域約占蒙古國總面積的11.21%,土地恢復區域約占蒙古國總面積的14.45%; 2000-2010年土地退化區域約占蒙古國總面積的17.96%,土地恢復區域約占蒙古國總面積的8.82%;2010-2015年土地退化區域約占蒙古國總面積的8.19%,土地恢復區域約占蒙古國總面積的12.92%。1990-2015年間蒙古國土地退化區域呈現出先以半圓環狀向西南、南與東南部擴展移動,后再以半圓環狀向蒙古國中北部區域集中聚集的變化特點;土地恢復區域呈現出先向北移動收縮后向南擴張發展的變化特點。

      1592365694.jpg

      圖4.?蒙古國1990-2000、2000-2010、2010-2015年土地退化與土地恢復分布圖(a:?土地退化(1990-2000); b:?土地退化(2000-2010); c:?土地退化(2010-2015); d:?土地恢復(1990-2000); e:?土地恢復(2000-2010); f:?土地恢復(2010-2015))

      結語

      2019年9月,聯合國發布了題為“現在就是未來:科學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2019年全球可持續發展報告》。倡議要從“六個切入點”和“四個杠桿”實現各個層面的平衡的可持續發展和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所需的轉型??茖W作為可持續發展的核心,是幫助可持續性轉型的重要途徑。通過加強科學–政策–社會的銜接,為社會和決策制定者提供可用于解決可持續發展問題的科學支撐。通過跨學科建設,加強SDGs在科學領域的跨界和跨學科合作。這為未來10年可持續發展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廣目”專項將在TFM的框架下持續開展地球大數據支撐聯合國可持續發展議程實施的工作。為UN機構及其成員國,特別是一帶一路國家,提供關鍵數據集、模型方法及在線計算工具等一些列公共產品,為一帶一路SDGs目標實現貢獻力量。

      Copyright ? 2018 京ICP備05080539號-26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32011號 中國科學院地球大數據科學工程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鄧莊南路9號 100094 Email:casearth@radi.ac.cn

      ?
      亚洲无码/扣逼掰逼翻逼尿/云婴巨接/.com